Page 11 - 楞嚴大義今釋
P. 11

楞嚴大義今釋 — 南懷瑾先生 述著



                   七處徵心與八還辨見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佛問阿難,劈頭一語,即詢以為何出家學佛?阿難答以看見如來相好,故此出家。

                   此所謂追贓斷案,不可冤枉好人。阿難為了見相好而出家學道,心目中只因美感一



                   念而來。美感一生,色情繼起。情生慾障,疊疊而興。無怪靡登咖女一見,加之以

                   魔咒之力,阿難之本性全迷,定慧不力。魔從心造,妖由人興,是摩登伽女之魔力

                   耶?是阿難之自墮綺障耶?是吾輩芸芸眾生之自喪人天眼目耶?誠不得而辨也。阿

                   難招供,即直吐心腹病根。佛如捉賊捕快,又節節迫逼,問其能知色相之美妙者,

                   究為何物?阿難毫不思索,即答以因目看見,心生愛好。此誠句句實情,人人如

                   此,復有何疑。孰知佛卻得寸進尺,追問能使心目發生愛好者之主人公,究乃誰為

                   主使?只此一問,即使百萬人天,一時茫然不知所對,明明是此心目,又是誰為主

                   使?故有七處徵心之往返論辯生矣。必使阿難與吾輩口服心服,然後才知吾佛之不

                   誣不妄也。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七處徵心者何?即如阿難所答:此心乃在身內。在身外。在根。在內外明暗之間。

                   在思維裡。在中間,在無著處。此皆經佛一一辯證,無一是處,其詳具如本文。即

                   此七問七辨,阿難茫然,即舉古今中外之學理,概括唯心唯物之理論,統使其抽絲

                   剝繭淨盡,無一真實存在可言。誰知阿難與吾輩之誤,皆以此現在應用之心,即認

                   為心矣。佛所問心,謂此皆是妄心,只是應用之現象。如以妄心應用之現象而言,

                   阿難所答者,並無過錯。奈何此正為賊媒之巢臼,虛妄不實之尤者,並非真心自



                   性。然則,心果有真妄之別乎?抑為話分兩頭,聲東而擊西耶?「一句合頭語,千

                   古系驢橛。」致使千秋浩浩,坐而商量斷妄求真之輩,滔滔滾滾,如過江之鯽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若然,妄緣不斷,聲色沉迷,不知何日是了,此豈即是真實耶?吾佛乃興慈悲,到

                   此無言可答,無理可申之處,強為鋪排,說出真妄兩相,於歧路中立碑為記,明告

                   來者以此路不通,然後由憍陳那輕輕拈出:「憧憧往來,朋從爾思」者,儘是浮光

                   掠影,謂之客塵煩惱。此是大塊文章,若非釋迦文佛之大手筆,誰能寫此!林林總

                   總眾生,困擾於客塵煩惱者,多如恆河沙數,由來久矣。豈但阿難一人之左傾右倒

                   而已。迷心逐物,疑真疑假,雖有夫子之木鐸,其奈聾瞶者何!繫以詩曰: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羊亡幾度泣多歧,錯認梅花被雪迷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疑假疑真都不是,殘蕉有鹿夢成癡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枕沉酣杜德機,塵埃野馬亂相吹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壺中偶放偷天日,照破乾坤無是非。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世間事物,盡為心上浮塵。草草勞生,終是一團煩惱。「天地者,萬物之逆旅。光

                   陰者,百代之過客。浮生若夢。」生前身後,眾說紛紜,究不知其前因後果,為何

                   而來者?雖尊為帝王,賤如螻蟻,迨運至老大,齒落面皺,髮蒼蒼而視茫茫,莫不

                   到此興悲,無可奈何!不知身後何往,故有波斯匿王之問。此乃人生必有之境,個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楞嚴大義指要   - 7 -
   6   7   8   9   10   11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