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準提法」乃修持之母法
南無颯哆喃,三藐三菩馱,俱胝喃,但姪他,唵,折隸主隸,準提娑訶。 唵 部林。
我們為什麼唸這個咒子?咒子等於準提佛母,準提佛母不一定是個女的呀,準提咒叫七俱胝佛母準提咒,俱胝是什麼意思?那個數字到無量無邊,沒有辦法講了,個、十、百、千、萬、億,千億、萬億,萬億以後,多少多少數不清的數,叫俱胝。
七個俱胝佛,一切佛,靠這個法門成功的,所以叫佛母,等於生命是靠母親生的,是根源,七俱胝佛母準提咒,祂現身同觀世音菩薩一樣,祂現身給你看是個女相,其實沒有男女相,為什麼現女相,代表母愛的慈悲,世界上最大的愛是母愛,所以我說一切宗教最後的都是母性出來,天主教是聖母瑪利亞,佛教最後觀音菩薩、準提佛母,大悲咒,觀音菩薩,代表母性最大的慈悲,所以準提佛母、準提咒,七俱胝佛母的咒,一切佛,以準提咒來講,據準提咒的原理,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,最後一剎那成道,是準提佛母的加持來的,他力加上他大徹大悟了,自己成佛了,自己也變成他力、自力合一了,所以叫「自他不二」。
( 2007 年 9 月 14 日 第二堂開示 )
閒談「恆順眾生」 — 胡松年撰文
閒談「恆順眾生」 — 胡松年居士撰文
普賢菩薩十大願,學佛者多能朗朗上口。然所謂「行願」,主要是要去「行」出來的,也就是要去做到它,若只是口中滾瓜爛熟,沒有去實現它,是毫無意義的。但若想做到它,則須有高度的智慧與方便了。現在來淺談一下普賢十大願中的「恆順眾生」。
「恆順眾生」之應有意涵
「恆」是恆常,不是一時的,不是短暫的,是經常須要如此去做的。「眾生」是我們的對象,包括一切眾生,不僅僅限於所謂我們「人道」的眾生而已。當然,我們目前身處「人道」,所接觸的眾生,是以「人道」為主。至於這個「順」字,是這句行願的重心,這一字的意涵,若不能解釋清楚,整句的行願都有可能被曲解了。「順」字本身有尊從、不違逆之意,譬如說,「孝順父母」就有孝敬尊從父母之意;「順其自然」就有不違逆於其自然發展之意。
若就字面上直接地解釋「恆順眾生」,就是要恆常地順著眾生,隨順他們的意志,然如果將其義解釋成沒有目的之一昧順從,眾生貪嗔癡,也一昧地順著他們,眾生殺盜淫,也一眛地順著他們,豈不天下大亂,就會失去「恆順眾生」之真實意涵了,並且,如此也不可能成為大行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之一了。
「恆順眾生」既為大願,必有其目的,既然對象是眾生,其目的就是要幫助眾生,度化眾生,令他們去惡向善,歸向菩提道,然後自覺而覺他。因此,也可以這麼說,眾生多是顛倒的,是逆道而行的,「恆順眾生」就是要把眾生由「逆」而「順」過來。
有了目標為前題,這個「順」字,就大有學問了。下面再作進一步地探討。
隨緣順勢,去惡向善
「順」是方便,是作為,是手段,是過程,但也有目的,不是僅僅順了就了事了。由此觀之,「順」字之真正意涵,應該是「隨緣順勢,去惡向善」了,有方便也有目的,隨著眾生的因緣,順著眾生的業習,「順」就沒有違逆之意,也就是說,眾生固有的習性與業緣,包括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等,先得順著它,若一開始就逆其而行,必然會遭到反彈,頓起反感,會生反效果,那就失去幫助他們的初衷了。
先順著他們,然後擇機將他們慢慢轉過來,由偏轉正。說來似乎容易,但在現實的生活中,有時候是非常的困難,這個「順」代表了高度的智慧運用,雖然難,但也並不是做不到,完全要看你如何巧妙而方便地運用你的智慧了。
佛菩薩顯現的方便
《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有明顯地表述,觀世音菩薩度救眾生,是因各個不同的眾生,而有相異的種種方便,其言:「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,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;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,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;應以聲聞身得度者,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;……應以天、龍、夜叉、乾闥婆、阿修羅、迦樓羅、緊那羅、摩 [目*侯] 羅伽、人非人等身得度者,即皆現之而為說法;……」。
也就是說,觀世音菩薩為度眾生,會化身與各個眾生同等身之形像而為說法,因為只有與之同等之身,才能有效地度化他們,你是將軍,他就化身將軍,你是魔鬼,他就化身魔鬼,你是走卒販夫,他就化身走卒販夫,你是動物,他就化身動物等等,而為之說法。當然其說法之方便就因對象而異了,進而轉化而度救了眾生。試想,若想以道貌岸然的哲人身份,來度一位走卒販夫,恐怕會艱難得多了。這就顯示出佛菩薩度救眾生的極其善巧方便的一面了,亦即「恆順眾生」實施的表率,這個「順」字如何徹底有效地實現,值得我們深思。
若要順轉他人,須從自己做起
若自己深陷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之中,又憑什麼來順轉他人呢?自己暫時還做不到,沒關係,但必須要由自己開始做起,自己步上了正確的方向後,才有資格指引他人,否則,以盲導盲,豈不亂哉!能夠在周邊的眾生中,樹立起一個榜樣,令其生敬,然後再要進一步地去順轉他們,就會順利得多了。換言之,以身作則是最重要的第一步,否則,其他都免談了。
「順」非逆也,修可秘行
「隨緣順勢,去惡向善」的第一步,要從自己本身開始,讓自己逐步走向正修之路,自覺方能覺他,然在自覺的階段,你也非孤獨行事的,周遭的眾生,也不要違逆他們,引起他們的反感,反感一起,都可能成為「恆順眾生」的障礙了。
時常聽到一些道友提到,自己一心向道修行,無奈妻子(丈夫)如何如何;或父母如何如何;或親友如何如何等等,似乎這些人都障了他的道,因而心生煩惱。這樣的觀念,有很大的瑕疵,第一、這個觀念還是以自我為中心,是自私自利的,老覺得周邊的人都礙到了他的修行。第二、不是要自己去順著他人,而是要他人順著自己。如此,本末倒置,又有何可能做到「恆順眾生」呢?
實際上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給你帶來不便與痛苦的眾生,正是來成就你的。他們讓你知苦,因知苦而能入道,也會更為珍惜任何修持的機會,才會投入,才會精進。試看所有徹悟的先賢們,不都是在憂難中修持振拔出來的嗎?苦難雖折磨了他們,但也成就了他們。
修持固然很重要,但也要講求善巧方便呀!修行是修自己的心行,不一定須要形之於外的,也就是說,修持可以秘行,可以不礙到任何人。 南師在軍中服役時,曾在軍中與大眾一起生活,自己吃素吃了有七年之久,而沒讓任何人發現,有時實在沒有吃飽,飯後自己偷買個饅頭啃啃,就解決了。七年來,表面上與他人無異,不但沒有造成一絲他人的不便,同時自己也達到了吃素的目的,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一個「恆順眾生」的佳例嗎!這樣的秘行,是智慧的展現,實值我們效法。
我們持咒可在心中默念,念佛亦復如是,修行主要修的是心,可以在心中秘修,可以不讓任何人知道,同時任何人也擋不住。真正的修行,就在起心動念中去修,就在行住坐臥中去修,這才是究竟的修行,除此之外,都是等而次之的了。這一點,我們必須要明白。
最親眾生,首要「順」起
我們沒有佛菩薩那麼大的本事,能夠普度一切眾生,只好先從自己最為親近的眾生開始「順」起,而我們最親近的眾生,不外父母、配偶、子女、兄弟姊妹等,這些眾生與我們今世的緣,無論是善緣或逆緣、討債或還債,其緣一定至為深厚,否則今世也不會成為近親。
當然,周邊帶著善緣或還債來的眾生,你順著他們,他們也順著你,要順轉他們向善,應不太難。問題是那些逆緣或討債來的至親,若要順轉他們,恐怕就不容易了。
慈悲生禍害,方便出下流
前面提到過,「恆順眾生」並不是一昧地無條件的「順」著他們,而是有幫助他們去惡向善的目標,有了這個目標,「恆順眾生」才有真正的意義。慈悲必須配合智慧,悲智不能並運,就會「慈悲生禍害,方便出下流」了,如此般的「恆順眾生」,反而會害了眾生。
譬如說,一個疼愛孩子的父母,一昧地順著孩子,有求必應,把孩子寵壞了,那不是愛他,而是害了孩子;又有許多人為了救助小動物如魚、鳥等,花錢將這些小動物買來放生,結果就是因為有人會買這些動物來放生,更引發了投機者拼命去捕捉這些動物來賣,變成了惡性循環。況且,放生若不得法,若將淡水魚放入了海水,或將沒有自活能力的金絲雀放入了山林大野,牠們是活不成的。而且,隨便放生,也有可能破壞了原有自然的生態。用心雖然良苦,卻收到反效果,本來應該有功德的事,反而造成了惡業。實在不可不慎。
順勢推重舟,四兩撥千斤
「恆順眾生」在善巧與方便的運用上,是必須的,第一步,先要順著他們,順著他們的因緣與業習,然後在順勢之中,順勢扭轉他們的方向,離惡而向善,由染而轉淨,離私而趨公,令其淡薄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,進而充沛慈、悲、喜、捨。
譬如說,你的至親眾生喜歡去跳舞或打麻將,你也可陪同他去跳舞或打麻將,日久了些,你也可說:「你喜歡跳舞(或打麻將),我也陪你去跳(或打),而我喜歡禪坐,你能不能也陪我去某某道場去習禪靜坐試試,禪坐對身心都有莫大的助益,與宗教信仰無關,你不妨試試吧!…」如果他跟你去習禪,得到了助益,你就順轉了他。
先要有耐心做「順」的付出,不可操之過急,然後,待時機成熟時,在相當的時間說相當的話,令他能夠聽得進去,那就達成你「恆順眾生」的目的了,如何拿捏得準,是一個智慧的判斷了。
順轉不成,亦不灰心懊惱
眾生無始劫來的業習,至為深厚,根深蒂固,不是一兩天就能轉得過來的。我們的心態應是,一切盡其在我,旦旦行之,只問耕耘,不問收穫,有成效當然最好,若無成效,亦不懊惱而起煩惱。須知眾生有些定業,連佛菩薩都轉不了,何況是我們呢!
但明知轉不了,是否就不去做呢?也不一定,善知識往往知其不可而仍為之,看起來似乎很傻,殊不知,雖然今世轉不了他,至少幫他種了個善因,而此善因將來一定會開花結果的,這是因果的定律,一切付出都不會平白消失的。
求佛加被,功德迴向,時機成熟,剎那即轉
當我們已盡了一切努力,也無法達到期望的效果時,只得祈求佛菩薩的加被,並將自己的功德迴向,無怨無悔,持續下去,終有一天,因緣到了,逆轉來了,即在瞬間。
根據我自己的經驗,過去多年的人生中,有最為親近的家人成員,陷入了看起來幾乎無解的困境,我盡一切努力,也都使不上力,有如夢魘一般,當時,感嘆己力極其有限,也只有一心持咒迴向,祈求佛菩薩加被了,日日行之,希望有朝一日,能夠會有轉機。待持咒迴向到了一百多萬遍了,仍然沒有絲毫轉機。然到了某一天,一切都像奇蹟似的,剎那間,一下子就完全扭轉了過來,來得如此突然,連我自己都震驚不已。當佛菩薩的加持力到來之時,真是不可思議。對我而言,在這樣無助之狀況下,而逆轉的重大實例,已發生過兩次,詳細內容,實不足與外人道也。
要深具信心,信為道源母
只要認定方向正確,就勇往直前,不但對佛菩薩要有信心,而且對自己也要有信心。中國有句俗話:「信則靈,不信不靈;誠則靈,不誠不靈。」是深具其理的,又有言:「信為道源功德母」,我敢大膽地說,只要信,即使是「迷信」、「盲信」,也都多少有其力量的,一切宗教或信仰的力量,就多來自於這個「信」字。千萬別小看這「信」字的力量,往往就是如此地不可思議。
一己淺見,諸位見笑了!
生圓二次,真空妙有
南公上師有鑑於「準提法」古法儀軌,缺乏「圓滿次第」之部份,所以不夠完美,經過其精心的實證與研究後,他認為藏密的修持方法,有「生起次第」與「圓滿次第」,真空、妙有都兼修了,比較圓滿,因此,在其現行傳承的儀軌中,正式編入了生、圓二次。「生起次第」,真空生起妙有,有如平地起高樓,生起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;而「圓滿次第」再由妙有返歸真空,修真空,也修妙有,即空即有。這是劃時代的一大創舉,沒有相當證量的上師,是沒資格來如此做的。
( 南公上師「準提法」開示中的精華 — 胡松年撰文 )